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為互聯網的國際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支振鋒
2015年12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鎮(zhèn)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所發(fā)表的主旨演講中,強調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各國應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開創(chuàng)人類發(fā)展更加美好的未來助力。這個演講,既是我國關于互聯網日新月異發(fā)展美好愿景的一脈相承,也是對我國當前應如何認識國際互聯網領域問題和挑戰(zhàn)的最新闡釋;不僅提出了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框架目標,還以四項原則與五點主張共同構成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構建的有力支撐。在互聯網使人類生產生活發(fā)生巨大而深刻變化并滋生重重問題、帶來嚴峻挑戰(zhàn)的今天,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互聯網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貢獻了國際互聯網治理新體系的中國思想與中國智慧。
生活新領域,治理新難題
互聯網創(chuàng)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也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互聯網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fā)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ヂ摼W具有極大的便捷性,它是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意見表達的廣闊平臺。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和社交新媒體的廣泛使用,使得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實現一瞬間的資訊分享、剎那間的信息分發(fā),人們前所未有地被連結在一起,結構成聲息相連的網絡命運共同體?;ヂ摼W還具有極大的聚合性,新聞、教育、醫(yī)療、政務、金融、交通、科技、市場等幾乎人類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放置在同一個互聯網平臺上,實現同一個網絡、同一個世界。
接入國際互聯網21年來,截至2015年7月,中國網民數量達6.68億,網民規(guī)模全球第一,網站總數達413.7萬個,域名總數超過2230萬個,.CN域名數量約1225萬個,在全球國家頂級域名中排名第二。10多年來,互聯網產業(yè)成為中國經濟的傳奇,2014年互聯網經濟在我國GDP中占比已達7%,超過美國。中國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網絡大國,并正在向網絡強國邁進。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yè)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yè)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fā)展,引導互聯網企業(yè)拓展國際市場?;ヂ摼W真正成為國家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環(huán)節(jié),并逐漸成為各類產業(yè)可以借力的重要平臺和騰飛翅膀。
互聯網在促進經濟發(fā)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衍生出消極的一面。淫穢色情、網絡欺凌、網絡暴力犯罪,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歪曲歷史、造謠污蔑、侵權盜版、虛假新聞,破壞輿論環(huán)境,侵蝕主流價值;煽動暴恐、宗教極端、網絡賭博、網絡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破壞國家和社會穩(wěn)定,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編造傳播謠言、攻擊國家體制、侵蝕意識形態(tài)、破壞公共秩序、損害公序良俗、惡化道德風氣等一系列問題不容忽視。在國際互聯網治理領域,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fā)生;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信息鴻溝不斷拉大,少數網絡強權以鄰為壑,網絡監(jiān)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而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guī)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
互聯網領域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在全世界范圍內帶來了國家治理的新難題。解決網絡侵權、違法與犯罪,依法管網治網,凈化網絡空間,成為了國際治理的重要主題。究其實質,互聯網助長違法犯罪滋生,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淪為犯罪樂土,不僅是由于人類的治理能力尚趕不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更是由于互聯網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日益凸顯的國際治理缺陷所致。少數互聯網強國利用不對稱甚至壓倒性網絡信息技術,奉行網絡霸權,控制、支配、宰制國際互聯網,甚至以鄰為壑,侵犯他國網絡主權,對他國互聯網管理政策進行粗暴干預。
網絡空間,中國愿景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互聯網發(fā)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guī)范有序運行。”強調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們既要尊重網民交流思想、表達意愿的權利,也要依法構建良好網絡秩序,這有利于保障廣大網民合法權益。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大家都應該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同時,要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fā)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依靠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滋養(yǎng)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tài)。
一個安全穩(wěn)定繁榮的網絡空間,對各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但在現實空間,戰(zhàn)火硝煙仍未散去,恐怖主義陰霾難除,違法犯罪時有發(fā)生,而網絡空間也日益有成為各國角力戰(zhàn)場和違法犯罪溫床的危險。對利用網絡空間進行的恐怖、淫穢、販毒、洗錢、賭博等犯罪活動的防范和治理,對無論是商業(yè)竊密還是對政府網絡發(fā)起黑客攻擊行為的打擊,在符合公平正義原則的互聯網國際治理體系匱乏的情況下,都很難根據相關法律和國際公約予以有效管制。
面對問題與挑戰(zhàn),習近平主席指出,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國際互聯網空間治理,應該堅持多邊參與,由大家商量著辦,發(fā)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yè)、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作用,不搞單邊主義,不搞一方主導或由幾方湊在一起說了算。在尊重網絡主權的基礎上,國際社會應該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這正是互聯網發(fā)展的美好中國愿景。
互聯網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互聯網發(fā)展美好愿景與當前互聯網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的現實,根源于不平等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國際互聯網巨頭不僅在數量上超過2/3為一個國家所壟斷,尤其是互聯網國際治理體系和規(guī)則也為其所壟斷,從而產生了以所謂網絡自由為名,對各國網絡主權的侵蝕與破壞。
正是基于對互聯網國際治理體系存在問題的深刻認識,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四項原則是: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五點主張的具體內容是: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fā)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動力與目標,四項原則是指導精神與基本遵循,五點主張兼顧當前與長遠,既提出了應立即著手解決的具體任務,也指明了未來應該著重努力的重要方面。四項原則和五點主張不僅是互聯網國際治理上的中國表述,更是我們?yōu)榛ヂ摼W國際治理所貢獻的中國方案。
“尊重網絡主權”原則是中國方案的根本與出發(fā)點,“網絡主權”概念是中國貢獻的核心與靈魂。網絡主權承載的是人類推進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促進公平正義的理想和愿景,也是針對當前互聯網治理不公平、不合理的現狀,站在人類未來的至高點上所提出的重塑互聯網國際治理秩序的中國方案。以互聯網為切入點重塑國際公正合理新秩序的中國努力,集中反映了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和心聲,彰顯了國際道義的力量。尤其是在發(fā)展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這是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信息鴻溝最大的地方,部分發(fā)達國家以基礎設施和技術的壓倒性優(yōu)勢壟斷國際網絡治理,而中國則倡導同發(fā)展中國家充分合作,體現了我們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大國的責任與擔當。
在網絡主權問題上,當前國際互聯網治理領域存在深刻分歧和兩種主要認識:
一種是享有不對稱、甚至壓倒性技術優(yōu)勢的某些網絡強國扭曲的網絡“自由”論。他們一方面否認網絡主權,不同意別國將主權平等原則適用于網絡空間,將互聯網視為所謂全球公域,堅持超越客觀條件的網絡自由,否認自由與秩序的張力,試圖將他國網絡空間變成法外之地或不設防的環(huán)境而予取予求;另一方面卻堅決維護自己網絡空間中的主權,甚至提出散布著硝煙味的所謂先發(fā)制人的網絡自衛(wèi)權論,利用能力優(yōu)勢在全球網絡空間無限擴展自己的主權邊界,將網絡空間變成了充滿壓迫、剝奪、支配、宰制的角力之地。
另一種就是由中國倡導并得到越來越多國家認可的網絡主權論。中國堅持《聯合國憲章》確立的主權平等原則是當代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覆蓋國與國交往各個領域,其原則和精神也應該適用于網絡空間。強調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網絡發(fā)展道路、網絡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和平等參與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的權利,不搞網絡霸權,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從事、縱容或支持危害他國國家安全的網絡活動。
網絡主權針對的是網絡霸權,是以反對網絡霸權來保障網絡權利,其要義就是在國際互聯網領域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和構建良好秩序。由于不合理的互聯網國際治理機制和嚴重失衡的國際互聯網基礎資源分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信息鴻溝不斷拉大,某些網絡強國的全球監(jiān)控以及正在蔓延的網絡犯罪,不僅嚴重威脅全球所有公民的個人信息和隱私安全,也使許多被監(jiān)控對象的國家安全和利益處于極度危險之中。大數據沉淀、挖掘和利用能力上的差別,使得發(fā)展中國家在自由貿易中面臨不公平競爭,發(fā)展權利受到侵害。而在堅持網絡主權的基礎上,通過加快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可以保障各國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真正使互聯網發(fā)展惠及全球所有地區(qū)和國家,造福人類。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網絡主權是包括國家、地區(qū)和普通公民在內,所有網絡主體平等享有網絡權利的重要基石。
中國方案的重要價值
在關于網絡主權和互聯網國際治理的兩種爭執(zhí)中,否認網絡主權的論調不過是自相矛盾、曲論狡飾,用以掩蓋自己網絡霸權實質的陳詞濫調;而尊重網絡主權才是真正符合所有國家安全、主權與利益,構建符合公平正義原則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的科學概念和理論體系。正如當年周恩來總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成為中國對現代國際關系體系的重大貢獻一樣,今天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國際互聯網治理方案和四項原則,也必將成為中國為構建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所做出的重要思想與制度貢獻。
事實上,我們看到,盡管某些西方國家對中國提出的國際互聯網治理主張不愿接受和認同,但維護網絡主權作為中國關于互聯網治理的核心理念,因其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利益和意愿,贏得了廣泛響應和支持,已經實實在在地影響了世界,觸動了國際互聯網治理的舊體系。
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主權范圍內的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大家都應該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ヂ摼W雖然是全球化的,但它必須被置于法治和主權之下。在信息領域沒有雙重標準,各國都有權維護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
如何有效地治理互聯網,建設完善適應時代需要的互聯網國際治理體系,是人類使命與全球挑戰(zhàn)。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方案,既高揚著理想主義的崇高,也充盈著現實主義的務實?;ヂ摼W是人類的共同家園,而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將助益于這個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環(huán)球法律評論》雜志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