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自學考試 >> 社會助學 >> 正文
自學考試豐富了我的生活
參加自學考試是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經(jīng)歷,它使我擺脫了自卑,找到了搏擊風浪的勇氣;帶我走出失敗的陰影,找到了成就人生的自信。在不如意的境遇里鑿一個洞,讓理想的陽光射進來,自考在不經(jīng)意中改變了我的生活。
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一次意外的火車事故,使兩歲不到的我永遠失去了雙腿。人生是艱苦的,對于一個身有殘疾的人來說,更是充滿了艱難。但正是在向艱難和局限的挑戰(zhàn)中,我感受著社會的溫暖和生命的意義。
許多事情如果事先過多地考慮那漫長的道路和面臨的艱難,也許就不敢出發(fā)了。八歲那年我上學了。本來媽媽擔心雙腿殘疾的我不能適應學校的生活,十分猶豫,但我在學校門前渴望讀書的雙眼深深地打動了學校的老師,兩位老師親自登門說服了媽媽,使我和同齡人一起跨進了學校的大門,開始了我的學習生涯。走完人生這段最初的里程,再回首,旅途中有我苦樂交織的學習生活,有老師背我的身影,也有同學替我背書包撐傘與我同行的日子。十年后,當我步入大學校門,離開父母,獨自面對生活的時候,我內心同樣不安,充滿惶恐,但我又幸運地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情扶助。三年中,我換過幾個寢室,卻沒有自己去買過一回飯,打過一次開水,好多次下雨天,我的室友就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教室,令我感動不已,終身難忘。
如果說生活是一本博大的書,那么將近一年的待業(yè)生活就是其中最艱難,最沉重的一頁。1990年7月,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業(yè),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憧憬走出校門,準備用我所學的知識回報社會,開始我自立人生的第一步。但我的分配卻遇到了阻礙,沒有單位愿意接受一個雙腿殘疾的大學生。雖然多方努力,卻無法改變殘酷的現(xiàn)實。這是一段陰郁、苦悶的日子,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生活的目標。我不知道自己身在哪里,欲去何方,一種絕望的感覺籠罩著我。獨坐窗前凝望飄零的落葉,我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雖然命運是如此的殘酷,但生活還得繼續(xù)。1991年7月,我的百樂副食店開張了,默默地埋首于單調乏味的生意,人生的重挫把我曾經(jīng)有過的夢想擊得粉碎,使我很久很久都走不出這濃濃的陰影,理想的光華在我的生命中黯然逝去。
一轉眼,十年的光陰過去了。我沒有想到自學考試又在我波瀾不驚的生活中打開了一扇窗。接觸到自學考試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巧合的機緣,一個中學的同學到我的商店來打電話查自考的分數(shù),我們就自學考試這個話題聊了起來。通過這次談話,自考這個陌生的概念開始變得清晰起來,一個念頭在我的心頭升起:為什么我不去參加自學考試充實一下自己呢?看起來似乎一念之間,但在此之前,我讀到過許許多多關于自學方面的感人事跡,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翁數(shù)年如一日堅持自學,終于拿到了向往已久的自考文憑;殘疾女青年侯晶晶坐在輪椅上自學,最后成為南京師大的研究生,這些都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知識的重要,充實自我是我越來越強烈的愿望。做生意是謀生的手段,卻不應是生活的全部。在這樣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不管自己身處什么位置,多學習一點知識永遠不會成為多余。我又是那么真切地看到夢想的星光。經(jīng)過再三權衡,我報考了比較感興趣而又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法學本科,開始了艱苦而又富于挑戰(zhàn)的自考學習。
“人過三十不學藝”。而我年過三十,走出大學校門整整十年了,又重新拿起課本,可謂真正的“大學生”。不親歷自學考試,很難體會其中的艱難。由于條件所限,我的學習地點只能在商店里。店外的馬路上人來人往,小販的吆喝聲和汽車的喇叭聲不絕于耳,令人心煩意亂。夏天驕陽直射,熱浪襲人;冬天無遮無擋,寒氣逼人。面對一門全新的學科,只有一本厚厚的教材,沒有老師可以請教,也沒有同學可以討論。在生意和學習的雙重壓力下,有時我真想丟掉手中的書。最使我難堪的是,過往的熟人,客戶信手拿過我手中的教材,有的不屑,有的譏笑:“你這身體,想當律師?”“你上過大學,拿過文憑,不是也沒有找到工作嗎?學了有什么 用?把功夫用到生意上,多賺些錢才是正經(jīng)。”好心人這樣勸我。如果說這些困難我可以克服的話,那么真正的挑戰(zhàn)卻是去考試的路上。由于我雙腿殘疾,行動不便,家住市郊的我很少有機會去市區(qū),對市區(qū)全然沒有方位感,這給我參加考試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因為考場大多分布在市區(qū)的中學里,讓一個不出門的殘疾人去考場其難度可想而知。坐出租車對我這樣一個家庭來說又太過于奢侈。我只好在去考場前先向別人請教去考場的線路,畫出線路圖,標出下車或轉彎地點的標志建筑,然后揣著線路圖乘公汽去考試。由于拄著雙拐,所以我最怕下雨,我卻既要躲雨又要防摔跤,還要拿好手中的教材,這一路上我是怎樣走過來的,只有我自己知道。雖然面臨如此多的困難,我卻從不因身體的原因而缺考。考場上我品嘗著成功帶來的喜悅,也體味著考試失利的苦澀。第一次報名我報考了四門課,最后僅有一門課通過了考試。好長一段時間我都走不出失敗的陰影,我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了懷疑,但既然選擇了出發(fā),就一定要到達,我心理暗暗對自己說:“就是脫掉一層皮,我也要考出來,爭取拿到畢業(yè)證書。”
自考的學習是艱苦的,但自考為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空間,自從有了它,日子就顯得充實而有意義。知道我在自學法律,周圍的人有法律方面的難題總會找我商量,我也總是盡我所能給予回答,實在回答不了的,我就去查資料或找人請教,總是盡量使人滿意。當我第一次寫的行政復議書,為一位司機拿回冤枉被罰的三百元錢的時候;當有人聽從我的勸告在違法的邊緣止步的時候;當我為進行勞動爭議仲裁的工人們出謀劃策受到贊許的時候,我感到自學中曾經(jīng)有過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從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坐標,看到了自己的社會價值。有知識的感覺真好。
在自考的路上我得到了社會上許許多多好心人的關心和扶助,最使我感動的是來自考辦同志們的真情關愛。1999年10月,在報名時我遇到了宜昌市教育招考中心翟秀剛主任。他看到我手中的報名單,連忙拉我坐下聊了起來,在仔細地詢問了我自學的一些情況后,動情地說:“你使我非常感動,雖然我們能力有限,但我們會盡力幫助你,使你能順利地完成學業(yè)。”說實話,我當時并沒有往心理去,認為這不過是客氣話罷了。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2000年7月,自考科的蘭科長百忙之中親自上門給我辦理了報名手續(xù),并帶來了考辦的承諾:今后上門替我辦理報名事宜、代購教材、免收考試費、報銷考試出租車費。我知道這是沒有先例的。有的自考生聽了我激動的講述后神情嚴肅地說:“不敢相信,真是仁至義盡”。
2001年4月,又是報名的時候,負責報名事宜的蘭科長轉任他職,但他認真負責地將我的情況介紹給了新到任的自考科袁科長。又是一個平常而難忘的日子,招考中心袁主任,自考科袁科長以及綜合科周科長來到小商店,看望我并為我辦理報名事宜。三人擠坐在商店的條凳上,我們熱情地交談起來,沒有一點拘束,也沒有一絲做作,有的只是親切的鼓勵和平等的交流。周科長深情得說:“本來組織上沒有安排我來,是我非要來,我一定要來看看你。”袁主任說:“我們都是農(nóng)民出身,深知自學的艱難。你是殘疾考生,我們更應該多關心你,多幫助你,有什么困難你盡量說,我們都希望你一路走下去。”年輕的袁科長則默默地將一本本暫新的教材遞到我的手中,并堅決地拒絕了我付的教材費。知道我生意不景氣,生活有困難,臨走時周科長硬是將兩百元塞到我兒子的口袋里。揮手告別之間,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人在這世上有所感動,并不需要多么崇高的理由,一些看似微小的細節(jié),足以勝過許多堂而皇之的高談闊論而溫暖人的心田。我不愿把招考中心的同志們所做的一切看作是一般意義的簡單幫助,而是以一顆博愛的心,一種深深的人文關懷,對一個渴望成功而在自學路上艱苦跋涉的殘疾考生的精神鼓勵。物質的幫助是有價的,但包含其中的深情厚誼卻是無價的。
雖然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通過自考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實現(xiàn)一個什么樣的目標,但自考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中永遠的一部分,因為能夠不斷學習,平凡的日子里我便擁有了一份滿足和充實。我要感激艱難的自考生活,在一次次向極限的挑戰(zhàn)中,我找到了一個人活下去的真諦:只要付出努力,就會收獲成功,只要選擇了理想,人生就會充滿希望。